1/10/2011
致命的误会--读Life of Pi (很多剧透) by Yann Martel
"Life of Pi"是一本小说,不太厚,一百四十来页。但是也在我的电脑里躺了好多年了。我还记得是有一次有人在后花园推荐,然后说自己有电子版,要的话告诉她。我就找她要了一份(很羞愧地说不记得是谁了)。从那之后就一直在电脑里躺着。有好几次我都看了一下开头,而且那个开头我还挺喜欢的;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都没有看下去。只是不知道在前言还是哪里看到,说这是一本看了会让你相信上帝的书。于是我充满了期盼和好奇——这份期盼被小说开头冷静淡定克制的描述加强,被我无数次看到这个小说的文件那一瞬的思想浸润发酵,使得我在读之前几乎就相信它是那样一种真诚的描绘自然之神奇,信仰之安宁的书。
上周末跟某人赌气。我就拿着电子书到了公园,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对着一池子飞旋吵闹的鹅鸭开始看了起来。这次终于坚持把它看完了。
书的开头,像一个序言一样,描述了“我”——小说作者——发掘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作者刚出版了一本没有引起什么影响的小说,下一本打算写一个葡萄牙的故事;然后跑到印度去找灵感。在那里他被人介绍给一个叫做Mamaji的老人。这个老人告诉他,去加拿大(作者是加拿大人)找一个叫做Pi的人,他有一个了不起的故事。然后作者就跟Pi见了很多次面,慢慢地,整理出了这个故事。
这个序言之后,书还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过那个“我”,成了Pi.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开头,随意而真实,加上那个说你看了会相信上帝的评论,使得我很长时间以来都忘记了这是一本小说,一直在当一本传记来看。而这一点,最后被证明是最大的误读。是我后来复杂混乱的感想的罪魁祸首。
----------------以下是很多的剧透------------
这本书总共正好一百章。分了三个部分。第三个部分可能只有十几页,最短。第一个部分略长,三四十页。故事的主要部分,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回忆和现实共存。Pi回忆了自己的童年,自己名字的来历;父亲在印度开了一个动物园,自己在动物园和学校的经历,等等。
这一部分的开头我很喜欢。开头提到Pi在多伦多大学双修动物学(zoology)和宗教(religion).他研究一种特别植物化的动物,三趾树獭。第一章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种动物的慢,钝,懒洋洋。嗯,看得人也懒散起来。
中间穿插了大段对童年的回忆。写了很多自家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自己名字的来历——取自法国一个游泳池的名字;被同学取绰号Pissing;于是到了新学校自我介绍的时候强调了自己叫做Pi--3.14.后来这个名字就流行起来了。
这一段的童年到少年的生活描绘里,我最喜欢的是Pi十四岁的时候的经历。他同时去了一个基督教教堂,穆斯林的清真寺,还有印度教的寺庙。每一个里面都有一个很智慧的人为他所敬仰。他跟着他们学习各种宗教,了解各个神。他都喜欢。
这段快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三个人同时去找他——结果大家发现他居然在同时信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大家都很愤怒。他父母则很不理解。一番对互相宗教传说的攻击之后,三个人叫他选择一个。他涨红了脸,只说了一句:但是甘地说过,"All religions are true!", “All I want to do is to love God!" 那三个人无奈地离开了。他父母亲和哥哥都不相信任何宗教,也并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所以对他十分不解。但是最后还是顺应他的意思,让他随便信什么。
两年之后,因为地方政治的混乱,他父亲决定举家移民加拿大。为此他们卖了所有的动物——大部分被美国或者加拿大的动物园所买。于是在1977年的七月,Pi 16岁的那一年,他们和一大群动物,一起乘坐了一个日本公司的货船,往美洲开过来。
然后就到了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他们的货船经过了马六甲海峡,在马尼拉停了两天检修了一下发动机,买了无数的香蕉,然后再次出发。四天之后,Pi凌晨四点多被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惊醒;他试图叫哥哥一起出去看看,哥哥睡得很沉没有理;他犹豫了一下也没有打扰父母,自己跑到了甲板上准备等日出。——然后,发现船歪了,在下沉。
慌乱中Pi碰到了一群船员,他像他们求救,求他们救在下层的家人。那些人拎起了他,把他扔进了一个救生船。Pi在混乱惊慌恐惧中,看到很多本来应该在笼子里的动物也出现了。最后,在那只船上,有一只孟加拉虎,一只豺狗,一只摔断了一条后腿的斑马,还有后来坐在一大群香蕉上浮过来的一只猴子。
三天里,豺狗吃了斑马,咬死了猴子。Pi被巨大的惊慌恐惧悲痛所笼罩,一直呆着。三天后,他发现原来船上还有一只老虎。老虎咬死了豺狗。吃了豺狗和猴子。
在那后面的二百二十几天里,Pi和这只老虎,Richard Parker, 在广袤无边的太平洋里漂啊漂。Pi要想尽一切方法让他们活下去——捉鱼捉海龟,提供让Richard Parker能吃饱的食物;下雨的时候接淡水,晴天利用救生船里的急救箱里盐水淡化的工具淡化海水;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训练Richard Parker--利用以前自己在动物园里学到的知识;尽量复制一个类似动物园的环境,不让这只老虎吃了他。
漫长绝望的漂浮中,Pi曾经短暂失明。在那一次里他仿佛碰到了另外一个漂在救生船上的法国人。那个人试图杀了他,却被Richard Parker咬死。
他们还曾经到过一个神奇的岛屿。那里海藻和大树相连,里面有很多淡水池塘,无数的狐獴;Pi曾经试图在那里活下去,最后发现那个岛其实是食肉的——那些海藻们,夜晚变得其酸无比,溶解任何肉体——于是又走了。
大半年之后,他们漂到了墨西哥。Richard Parker一上岸就躲进了从林,甚至没有回头说再见。奄奄一息的Pi被当地人所救。
这是第二部分的故事。
第三部分写日本公司的两个人试图找Pi了解那艘货船为什么沉了。Pi说了自己的所有遭遇,然而那两个人无法相信他的故事。无论是那些动物,一个人和一只老虎共存了两百多天,还是那个岛屿,一切的一切,都无法相信。于是Pi说,你们是不是想要一个没有动物的故事?那么那个故事是这样的:
”我和母亲,船上的法国厨子,还有一个台湾水手一起上了一艘救生船。水手很年轻漂亮,他摔断了一条腿。腿不断发炎,越来越糟。法国厨子整天担忧食物和淡水的数量,晚上偷偷吃食物。有一天厨子建议锯掉水手的腿,说锯掉了也许他还能好起来。于是我们锯掉了他的腿。后来我发现厨子其实是想拿那个水手的腿肉做鱼饵钓鱼。母亲特别愤怒。那个年轻的水手痛苦了几天之后死了,厨子把他的肉切成了一片一片晒干,说要拿来钓鱼。母亲却发现他在偷吃那些肉。母亲愤怒地打了他一耳光。气氛紧张。那一天他看着要对我动手,母亲让我调到一个筏子上,她与他搏斗,他杀了她;吃她的肉,把她的人头扔进水里让鲨鱼吞噬。第二天我回了救生船,他甚至钓了鱼与我分享。他故意把刀放在一边,我拿起来把他杀了——事实上我觉得他不想活了。他大概也觉得自己太过头了。”
然后Pi问那两个日本人,你们更喜欢哪一个版本?两个日本人说,有动物的那个。Pi说,"and so it goes with God."
故事就结束了。
当然第一部分提到过Pi现在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妻子,儿子和女儿。
-----------剧透结束-----------
看完我傻了。
看完的时候半夜一点多。我坐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彻底无语了。
开头我说过,我把它先当自传来看的;后来,当有些感觉很凑巧很电影的描写或者细节一再出现的时候,我倾向于认为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甚至想好了看完了要去查查是不是真的有Pi这个人的原型。看到最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说!
作为小说来说我认为它是成功的。很多描写非常有画面感——安静而有张力的画面感;事实上第二部分颇有一些nerve-breaking的描写,诸如豺狗由内向外地活吃斑马——看的我很想吐——,还有抓鱼吃龟的一些描写,还有那个神秘岛的描写等等。故事也很抓人——特别是沉船之后,你持续地为Pi的命运担心——哪怕你知道他活到了最后。里面穿插的对宗教,无边的时间等等的讨论描写,仿佛给整个故事注入了一些不同的风味——不,一点儿也不勉强;很自然很和谐。
然而,天,然而我本来以为这是自传。后来我发现这好像是一个集Adventure, Fantasy, Suspense ,Religion,Horror为一体的小说!作为自传,我曾经觉得有些地方过于凑巧讨好;作为小说一切却显得无懈可击。而这份小说技巧的完美彻底搞瘫了我,使得我无法把这本书在我的脑海里分个类,安稳地放入一个区域,贴上封条,万事大吉。
哦,至于说会让你看了相信上帝?No。我是很喜欢他少年时期对信仰本身的信仰——Pi说过,任何信仰都好,哪怕你只信科学,信一切科学能解释的东西;但是怀疑论者不行。终其一生的怀疑论者,做不了什么——特别是他喜欢那所有的各种宗教里的神,他的诚实和单纯;但是,但是如果说有动物的那个故事是一个有着上帝和奇迹的故事。。。呃,那还是只是一个故事。小说的结尾还特意把这一切搞得朦胧。--这个小说的写法,这个把信仰仿佛作为很重要的一面写进去但又处处留缺口的做法,我也不知道它到底要说什么。
So be i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