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 2012

the now habit

Note: This was written on Jul. 17, 2010, a little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 the interesting thing is, I totally forgot that I had ever read this book! The title does ring a bell, but I always thought that this is a book I've heard yet never found time to read...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07/17/2011

The now habit--A Strategic Program for Overcoming Procrastination and Enjoying Guilt-Free Play. By Neil Flore。
  
这是一本讲怎么帮你克服拖延症(procrastination)的书。
  
  前不久,某个幸运的童子树洞了自己的拖延症。其实这也不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树洞这个,而且每次应者云集。可见为这个所苦的人很多。然后提到这本书,我就找来看了一看。——同时继续拖延着应该做的工作,汗。

  这本书写的还是很好读的。并且有好多想法跟我这些年来的总结也有相通的地方。写一写还有印象的吧。
  
  首先开宗明义,作者提出,拖延症本身不是病。所以你对一个拖延症的人说,“你就去做就完了!有什么好纠结的。”这是不会有用的。因为这些人的问题本身并不是拖延症,而是各种其他得更深一层的问题。拖延症,只不过是他为了抵抗那些深层问题的一个手段罢了。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手段。但是拖延症并不是问题本身。
  
  这段话不由自主叫我想起了“求医不如求己“,还有好多年前看过的,”我们为什么生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很多时候,生病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发烧等等,是因为你的身体在试图解决或者对抗某些问题。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一定是问题本身。所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可能不行。
  
  然后作者分析了一些拖延症的原因。比如,你想对抗某个你不喜欢的,或者你觉得不公平的权威。这种就是比如你对老伴交待的事情特别磨洋工等等。又比如,你害怕失败。你如此地害怕自己拼尽全力也成功不了——因为要是这样这说明你这个人很笨很挫——,所以你拖着不做。直到最后一刻,你匆匆忙忙地做完,心理上有一个想法:“就算做得不够好,不是我笨,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这里面的主要问题,是你把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跟你这个人成功与否,紧密地联系或者等同起来了。你觉得一件事情如果失败了仿佛就是你这个人的彻底失败,而看不到就算成功者也有很多的失败经历,只不过他们并不会因此否定自己,而是找出失败因素继续努力。
  
  还有一个原因,说是比如你害怕成功。你害怕成功了以后别人对你的要求更高。——好比你拼尽所有力气打好了一个球,短暂的掌声过去,你还没回过神来,所有的人就又期望着你打出更好的一个球。这种情况下你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奖赏,另一方面会觉得下一个球的失败压力更大的——所以这个害怕成功跟害怕未来的失败,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书后面当然给了很多建议,阐述了这样那样帮你减压和一步一步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书里有一个比喻我特别喜欢。它说,如果给你一根一脚宽的木头,放在地上,让你走过去。这个并不是很难。几乎人人都能做到。现在把这根木头放在两座高楼顶上,让你走过去,没有几个人敢走——人人都会想,万一我一个不小心,掉下去了怎么办?那就摔死了!其实这种担忧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现在风险不一样了。但是它指出,很多拖延症的人,是在心理上人为地把一件事情抬到了那么高,把失败的风险变成了不能承担。这个时候,如果我在这根木头下面放一张有弹性的大网,又怎样呢?——大部分人肯定又愿意走过去了。因为现在下面有一张安全的网络,就算摔下去了,也没问题。说不定还能弹一弹,好玩呢。

于是作者说,所以人人要学着给自己建一个安全网。比如明白一件事情的成败并不决定任何人的成败。给自己建立起多个支点,就算一个塌了也还有很多其他的,所以一件事情它不决定自己的价值。就算摔了也能够安全无虞,还可以研究研究刚刚怎么摔得。

我想这个对于害怕失败的人,大概特别有用吧。这跟我这些年不停的反省得到的想法很一致。书里说,有些拖延症最苛刻的法官,其实不是别的叫他们开始干活的人,而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内心,一直有一个法官,不停地说,生活就是很艰难的,你就是应该咬着牙很努力很努力的,当个普通不出色的人是不可接受的,你必须不停地奋斗,做得特别特别好。然后他们的内心另外一部分,不喜欢这个想法,于是用拖延来抵消一部分压力。做事情变得如此痛苦,失败的代价如此的高,那么就暂时不做好了。

我想,几年前我觉得自己有“人群恐惧症”。在一个喧嚷的饭厅里我仿佛会觉得所有人都注意到了我的任何一点小错,都在判断(judge)我,发现我的笨拙。大概就是这种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吧。

书里提了一些具体方法帮你克服拖延。比如说,unschedule--怎么翻译呢,做反计划?取消计划?一般人都会计划每天工作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事情;这个方法呢,就是先把每一天你的吃饭睡觉家务锻炼身体和玩乐等等的时间都划掉,保证你会拥有正当的休息和玩乐,然后再看看还有多少工作时间,怎么分配。作者说,拖延症的人常常有一种幻觉,仿佛每天应该有24小时可以工作。其实你把时间表排一排,就发现完全不是如此。这样有助于保证你每天有正常的奖励(rewarding),然后也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工作期望。

还有,guilt-free play.就是没有负罪感的玩乐。一定要安排好自己尽情玩乐的时间。这就保证你明白工作的前方不是更多的工作。干完了工作就可以尽情玩乐。尽情玩乐帮你放松,清醒大脑,说不定工作上的阻碍在玩乐中还能得到新的启示。

另外,就是开始工作。--starting.不要考虑什么时候能完成。只要你能够开始工作,自然就能完成。每次只工作30分钟,——这个要求对大部分拖延症的人也都不算高。只开始30分钟,这30分钟里面什么都不要想,就专心地把把自己沉浸到工作中去。放松而集中注意力地工作。停下来的地方,最好不要是碰到大麻烦的地方,不然下次你会不想开始。

话说我看完了这本书,真地做了一下unschedule--发现果然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是那么多。当然跟着我就纠结了:我怎么发现如果加入灌水游戏等等,我每天的可工作时间就直接降到0了。——难怪呢!

30分钟那个我也试了,感觉也还不错。

guilt-free play呢,因为我做不到先工作再玩,所以也做不到guilt-free...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就算没有立竿见影地帮到我——我怀疑就没有什么能立竿见影地帮到我,这些想法它在我脑海中不停盘旋,总会有些影响的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