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的旧贴
————————————————————————————————
一
是很久很久以前了,我想,大约小学四年级吧。我有一个密友,我们天天画古代仕女,编故事,交换连环画,听广播里的评书。放学了,虽然我们家在学校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却都绕道而行,为了有多一点点的时间,在路上编一个又一个我们心里的故事。常常到了分岔口了,故事还没有说完,于是我们一小圈一小圈地走,慢吞吞,斜挎的母亲做的书包在身后一荡一荡;我们走过一条条田间的小埂,一个小小的池塘,一丛芦苇,一片洼地,一个粗心的鸭子丢失的蛋。。。我们后来索性一屁股坐在了路边,一个说,一个听,间或发些议论感慨。常常一个说完,仍然舍不得走,于是另一个又起头说起新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后,我才醒悟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不过庆幸的是,我想当时,那样一种沉迷的快乐,我是知道的;虽然还没有学会珍惜,但就因为此,才真正是快乐的吧,不像现在,横竖要提醒自己,快乐,就要尽情地快乐,因为不知道下一次何时才能又尽兴。
扯得太远啦。我原是要说孟丽君的。这个故事,叫做再生缘。是清朝的一个才女写的弹词,写给女人的故事。初次接触这个故事,是我的这个好朋友,一次买到了一本连环画,《再生缘》第一本:《比箭夺婚》。当时我们正是疯狂痴迷于画古代仕女。我们用白白的纸来临摹,有的时候纸太厚,你知道,用油一浸,晾干,什么都清清楚楚在其下显现。我记得,美女叫做孟丽君,还有一个情同姐妹的乳娘之女,苏映雪。连环画里白描的美女,十分适合临摹。我们临摹了一张又一张,也翻了一遍又一遍。故事已经烂熟,美女孟丽君,年方十五,两家少年同时求亲,同岁的皇甫少华,那样丰神俊朗,一看就是一“好人”——凡好人必好看,所谓“气”?另一个,是大一岁的刘奎壁,国舅,但是看起来就猥琐(我印象里他被画的猥琐,虽然后来看书知道他也须是美的),于是比箭分高下。一箭穿绿杨,二箭过铜眼,三箭落红袍。刘奎壁先射,然而最后一箭风起,吹起帘子,及后面一干看热闹的家眷,里面有温柔美丽的苏映雪,于是这一反角必然见色起意,心猿意马,弓未拉满就射出去,自然输了;然后白马王子登场,轻轻松松赢得比赛,顺带佳人。后面知道刘奎壁不忿,想方设法要陷害皇甫家。。。
我们都想看下面的故事。看看书后的附录,共有十本,不禁泄气。我们买书的唯一经济来源是从可怜的零食钱里刨,而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我们买书的唯一渠道是乡里(那时叫公社)唯一的一个新华书店,小小的一个柜台,基本没什么书。每次扒在那里看上好久。
但是后来我们还是成功地淘到了另外两本,第二册:《映雪代嫁》,第四册:《昏君试探》。于是我知道皇甫家被陷害了,老爷落入敌手,全家抄斩,所幸家人都逃走了;丽君被赐婚给刘奎壁,但是婚前逃走,映雪代她出嫁而在成亲之夜跳湖。第四册里丽君已然女扮男装考中了状元,唤作郦明堂,然后还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太后的病,深获宠爱。更因自己闭月羞花的容貌,被人疑为女儿身,于是皇帝想法试探,但被她义正言辞驳过。
然后,。。。。不知道了下文。就像我当时看得射雕英雄传,始终只能找得到第三本,第二十一回到第三十回,翻来覆去,蓉儿怎样用“打狗棒法”戳穿杨康,怎样和靖哥哥密室疗伤,最后怎样受伤,靖哥哥背着她去找一灯,烂熟于心,却总是没有前因后果,偶尔想起,猫抓心一般。像是怎样一个绝世的美女,我看到了那一闪而过的裙裾,微微萦绕的幽香,于是疯魔不能忘。
但是我所臆想到的,必然是个大团圆的故事吧。毕竟那是我所有看过的故事的共通。我从来知道,跳梁小丑,终不长久。忠良是被用来在开端陷害,在最后平反的。最后必然圣恩隆眷,皆大欢喜。忠良之后必然能够逃脱抄斩,必然路路遇贵人,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么,他们总是一边奋发图强一边不停有人要认为义子或者女婿。然后大仇得报且家势更甚。冤屈得到昭雪,官升N级且妻妾成群。什么也不耽误。呵。
所以我看到最后几册的名字,料定也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最后一册叫做“再生姻缘”,我想,大约经过种种劫难,最后终于皇甫家沉冤得雪,皇甫少华和孟丽君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刘家必然倒霉。我想就是这样了吧,像我看过的“呼家将”什么的。
可是可是,我现在已经不能确认,当时我到底在第一册或是第二册里,看没看到过皇甫少华跟刘燕玉,也就是刘奎壁的妹妹,私定终身那一节?那是刘奎壁把皇甫少华诓醉,打算一把火烧死,这位刘家小姐救了他,并言亡母托梦,说是要她相救贵人,且许下终身。这不过是刚刚跟丽君定下婚约之后。而皇甫同学更是感恩,立刻互赠信物,定下誓约;然后却又瞒着孟家。如果连环画忠于原著(而我相信这一点),不可能不提;然而为什么我忘得如此一干二净?心里面这一定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我也只认这一个才子,配这一个佳人了吧?至于第九册叫做“三美相会”,我有没有想过,是哪三美,又为什么相会??
二
有一阵子黄梅戏电视剧很流行。我比较土,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一般不爱看戏。尤其在有其他选择的时候。我对于“故事”有强烈的热爱,但是这种过分的爱,使得我是那么着急,十几岁的男孩子追女孩子一般,(或者该是美国的孩子?哈哈,我们多半还是比较乖的??)所以没有耐心去听那些低吟浅唱。黄梅戏略好,因为它可亲,音调也不怪异,比如越剧里面要把“哥哥”叫成“蝈蝈”呵呵。也因为怎么说我也是安徽人,要是说没听过黄梅戏总觉得太丢人。。。所以我就把入门的“对花”,还有什么“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听熟,就罢了。
然而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出了一些这种戏曲连续剧。我记得我看过“貂蝉”,看过“莫愁女”,还有一个叫做“风萧怨”的,怎么也不能忘,说的是一个宫女怎样被皇帝临幸,有了孩子,而皇后怎样厉害,硬要置她们母子于死地;他们怎样逃过,多少年后(二十年?)含辛茹苦,又怎样回来认亲。。。那片子极是感人,我和一大帮玩伴还有我妈一起看的,最后我哽咽不能言,三番五次要忍自己的眼泪,被我妈大大取笑,我羞而跑出门,我妈还追上来作希奇状,使得我觉得自己在伙伴面前丢尽了面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我才记住了它。
但是当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再生缘”,或者叫做“孟丽君传奇”,出现的时候,我已经高中或者大学。不是放假,没什么机会天天看电视。我看了一点点的片断,觉得主角算是美丽的,也就忘了。忆起了一点温馨的由头,此时我乱七八糟的小说看得多得多了,然而也再没有儿时满脑胡想,故事信口编来的兴致。记得美女唤作韩再芬。似乎还是一个比较有名的黄梅戏演员。
而那故事本身,我也没有多加臆想了。已经过了疯狂看演义小说的时候。虽然我曾经看“十二寡妇出征”,热泪盈眶,在语文课本上写下她们的名字加以背诵;我看“薛刚反唐”,不知道为什么记得最清楚的是樊梨花的师傅会法术?而且我很喜欢樊梨花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大西唐演义”听了一些残篇,因为我们村的广播爱在说书时间插通知,前一刻还是樊梨花移山倒海,下一秒已是我们标准的方言“啊,这个,今年上缴任务比较重,到目前为止,**队,25户已有20户胜利完成上缴,啊,值得表扬,。。。”我爱站在一个电线杆下,那上面有一个喇叭,最最清楚。然而每每会被邻家的老伯取笑,或者被妈妈一声长一声短的声音催回去吃晚饭。
还有,彼时我已经看过念念不忘的另外一部书的后一半,就是卧龙生的“翠秀玉环”,前一半我惊为天书,后一半直要吐血。真不如不看。这一个叫做“再生缘”的,无非也是才子佳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光耀门楣,我想。如果有时间,倒可以坐下来听听戏。
三
周五的早晨。前一天的程序弄得我焦头烂额。算算暑假已经过了这么久,对自己许下要做的事情什么也没有做或者做完。我日日更加懒散,提不起任何兴致。总是希望缩到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去。又觉自己抵不了孤单。拍了一些美丽的花朵,然而总觉得不够美,是我的照片不够,不是花本身。总希望背景干净疏爽一些,虽然一朵大大的红花也是漂亮,总觉得太过于喧扰。依然还是只能为了一朵花一片云开心。而这种开心也渐渐渺茫起来,心虚起来。
我照例到了实验室打开电脑,邮箱,各人的blog转一圈,然后去了未名。居然看到有人在prose版贴孟丽君的故事。这个名字我依然记得这么清楚,左右不过是在喝咖啡,我就点进去看。似乎觉得跟记忆有些不同,然而明显的,我知道这是现在有人改写,而且还没有写完。看看也是喜欢的,有趣的,而且记忆中的人又渐渐在眼底活转过来,于是渐渐不能自拔,居然把那三十四回都看了。尽管中间已略有不耐烦,因为女主角实在是过于完美了。不过特别一点的就是她自傲的三件事,顺序是:兵法,岐黄,诗书。故事让我想到了前一阵看得《迟迟钟鼓初长夜》,开头也是那么一对父女,女孩子也是完美的很。最近心态渐渐变态,趋近于未名上的一干人等,看到完美的东西就想拍转,疑为虚假。但是这一个,因了早时的美好愿望和一些念想,加之作者文字流畅,居然觉得不错了。
晚上回家,饭毕。算是周末了,所以在网上到处逛。又想起孟丽君,于是去google.这下子到愣了:
原来作者是位女性,唤作陈端生;原来原著是弹词,而且很长很长;原来跟红楼梦一样,作者没有写完;她十八到二十岁才情勃发写了前面十六卷;然后隔了十几年才在唱词人的诚恳要求下写了十七卷,然而剩下的再未写起。后三卷为另一女性所续。
原来这本书后来得陈寅格深爱和高度评价,且郭沫若跟他都作了一些评注,为一些考据还有争论。原来还有“南缘北梦(红楼梦)”之说。
最重要的,原来不是那么一个简单的大团圆结局;别人给它续了一个,但是不是它的。原来后来这个孟丽君,已经不是当初的孟丽君,位极人臣,未来的丈夫是门生,和父兄当朝为官不相认,她已经不肯回去做一个好媳妇了。她的天空,眼界,已经不可能缩回去了。
于是我更疯狂google,要看全这个原来的故事。找到了一个改写版的,很不幸,也还没写完;但是其实已经写到了陈端生的十六卷完了(从故事发展来说)。而且重要的是,我觉得这个改写基本是忠于原著的。
很长。我看到了早上五点。头大得如同一个巴斗,孙悟空头上紧箍咒被念起的时候,可能就是这感觉了。然而我仍然激动不能眠。
而且不死心再找再找,居然给我找到了弹词版的,是个完整版,包括了后面的续补,尽管众口一词,说那个续不看也罢。
于是我看了一下白文改写版没有写到的第十七卷弹词;长,我又晕了,看的甚是潦草;然而我想,作者,也许确实写不下去了。要怎么写呢?!
而且我知道,我是不会去看那个续写的了。我看了那三卷十二回的名字,就要吐了。但是我必然会去看最初的弹词版的,那洋洋洒洒的十七卷六十八回,一点一点看。我忍不住将电子版存了两处三处的,我还幻想着去买了书,在墨香里面,一点一点细细看去。
四
那么让我来说一说故事本身吧。要说明的是,这是我跟据我看的那个白话文新版的,但是我也看了一部分弹词,觉得它还比较忠于原著,起码在一些事实上面。也许有些情节增删或者感慨。
像我看的那些连环画说的一样,比箭结果,皇甫少华赢了。刘奎壁怀恨在心,假意与皇甫少华交好,一次缠他喝酒,醉后天色已晚,让他在自家小春庭歇息。同时唤家人江喜去一把火烧了小春庭,江喜不敢,去问自己妈妈,小姐刘燕玉的乳母江妈。小姐刚好有亡母托梦(小姐是庶出),要她搭救贵人,且以身相许。于是皇甫少华被救,与刘小姐互换信物,私定终身。回去只与父母知道,瞒着孟家。但跟着立即因为边关有人造反,皇甫少华之父皇甫敬被派出兵——这是由国丈,也就是刘奎壁的老爸刘捷推荐的,自然不是什么好事;皇甫敬不能跟另一主管搞好关系(自然那是刘捷的人),后来被围无人去救,于是被俘。这下一个兵败还有通敌的罪名下来,自然满门抄斩。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于是皇甫少华肩负日后“复仇”重任,自己先跑路了;然后母亲和姐姐被囚,但又被山大王劫走——这山大王却不是别人,而是跟皇甫敬一起倒霉的另一武将卫焕的女儿卫勇娥。自然也是女扮男装。于是她们就没事了,在那里伺机而动就可以了。
皇甫少华同学也很好,很快又人认他为义弟,一起去找名师学艺去了——当然他本来也很牛了,不就更进一步么。
孟家就麻烦了,刘家又让皇帝把孟丽君赐给刘家。于是赐了,孟丽君不肯,但是孟家父母怕事,纷纷相劝。于是孟丽君只好脚底抹油,跑路。当然女扮男装了。她想得很清楚,要考功名,自己来搞定这一切。“愿教螺髻换乌纱”。但是孟丽君又不能害了自己的家人,所以给家里留了封信,叫他们用映雪代嫁。
可叹苏映雪这位千娇百媚的温柔美人,本来她母亲很高兴了,那刘家权势通天的,苏映雪不管怎么说也不是小姐出身,所以就觉得好。然而苏小姐那日见二人比箭,却已为皇甫少华倾倒。当晚就做了一春梦,梦里与皇甫公子私定终身。于是她也不肯。但生性软弱,只好去了,不过贞女终是贞女,哈,当然要怀揣一把剪刀什么的,当夜破了刘少爷的相(划在了人家脸上),但是事不成(杀不了人家),投河自尽。
孟丽君自己过了一点苦日子,不过人聪明挡不住啊,卖假画也可赚钱。后来又有人收为义子。连中三元,成了状元。当然名字改成了郦君玉,字明堂。郦君就是“丽君”,又取“君子温润如玉”之意。后来又治好了太后的病。皇帝十分喜欢。太喜欢了也出问题了,皇帝疑心她是女的,试探她,被她应过;正好梁太师想招她做女婿,皇帝很高兴,就看她怎么办。她决定冒险答应,看看能不能跟梁家小姐交涉。然后居然梁家小姐是投湖被救的苏映雪,被太师收为义女。当然一切都好办了。不过细节是这次苏映雪又藏了把剪刀在新婚夜。。。幸好没用上。
跟着就写丽君怎样一步步在官场历练,整治朝纲,与刘国丈斗法。居然把皇甫少华同学点成了武状元,更是一力维护他,让他做元帅去平番。这中间种种之艰难,丽君之善辩也不多说。自然后来皇甫同学加上他的姐姐,义兄一干人等平了番,就出老爹,又拿到了刘国丈作恶通敌的证据,于是到这里忠奸分明,好人的好报,刘家倒霉。最倒霉的是那个刘皇后,这个节骨眼上难产而死。为了显示他们彻底的恶,她的死因是:怀孕的时候还要亲力亲为“伺候”皇帝,十月怀胎婴儿居然胎死腹中,自己产后崩漏而亡。刘家失了靠山,又东窗事发,于是统统下到死牢。皇甫长华,既然功臣之后,更重要的是也是美女,且气质不烦,正好补了皇后的缺,于是皇甫家成了国戚了。
到这里,本该是一个好的结尾时机了。郦君玉此时算是皇甫家的大恩人,皇甫少华的恩师。但这个时候孟丽君换回女装,携苏映雪一起下嫁皇甫少华,多半也就成了佳话了,欺君之罪大约也是可免的。不就是皇帝一句话么。就算他私心也想要孟丽君,刚刚得了一个皇后,加上道德压力,也就罢了。这也是当我最早看那没有后文的连环画,所能想到的美好结局了——虽然我可能忘了苏映雪。
然而到了这里,只不过到了第八卷。就是初稿的那十六卷的一半。
那么后面,都在写什么呢?
皇帝,皇甫少华,孟家,闺中秘友苏映雪,所有所有的人,都在用各种方式,让郦君玉回归孟丽君;哦,不,皇帝是要她恢复女儿身,但是不是孟丽君——他不能夺臣子的妻啊。孟丽君怎样一次又一次地在惊涛骇浪中苦苦支撑,坚持她好不容易挣来的自由,与施展才华的天空。在这个过程中,皇甫少华这个最初的白马王子,一点一点地成了一个猥琐的人;可能本来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世家子弟,也不能说是猥琐,然而已经配不上今日的孟丽君。
还记得刘燕玉么?
皇甫少华娶了刘燕玉,并且因为要娶她,不能杀她父母了啊,不然叫人家怎么嫁呢。于是上本让皇帝赦了刘捷夫妇的死罪,只说刘奎壁在作怪,杀了他一人。这件事情,丽君大怒。我不知道有多少儿女私情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从一开始的心软,慢慢地觉得不那么对头了;皇甫少华这个门生已然不能匹配她,她为了他,那样振翅高飞,不惜一切;她也确实成全了他一家,本来该功成身退,琴瑟和谐了,然而这慢慢已经不是她所能满足得了。何况皇甫少华在感情上也远逊于她的忠贞高洁。所以当皇甫家得意洋洋,“宽宏大量”地娶了刘燕玉,丽君以一个已经是宰相的身份,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皇亲的自私,跋扈。为了刘捷,多少将士白白牺牲,忠良受害,然而这样的一个儿女私情,却轻轻地掩过了所有律法。这个时候的孟丽君,看得想得更多,要做得更多,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想,大约她彻底对皇甫少华没有了幻想,一心要自己做一番事业了。
反观皇甫同学,有了一些这样那样的消息之后,怀疑到自己老师可能是自己的未婚妻,于是乎更加洋洋自得,觉得丽君难怪那样维护自家,原来都是分内的事!再也没有了尊崇之心(这是怎样的逻辑!无知而狂妄),一心要抱的美人归。于是各种丑态做尽,不说也罢。中间也还是被丽君弄得云里雾里,一度相信不是,又怎样诚惶诚恐!
最精彩的一幕,我现在看的,我最爱金殿撕本那一回。丽君担心母亲的病,只好私下认了母亲,本来苦口婆心说不得泄露,自然还是泄漏了,于是皇甫少华激动万分,上本“情真意切”要丽君,并且趁丽君入闱作主考官的时候。一切都布置好,只等丽君来钻圈套。好一个丽君,不卑不亢,说的入情入理,轻轻摆脱了罗网。那皇甫还要纠缠,丽君大怒,撕了他的本,要以“生犯师”罪治他——那是绞刑,死罪——顿时一干人等败下阵来。怎样前倨后恭,不说也罢。
然而在那十六卷的结尾,却是惊心动魄的,皇甫少华求皇后皇甫长华,于是皇后设计用酒灌醉丽君,让宫女去脱靴——是否三寸金莲。当然,是。白绫袜下是月白的绣鞋,里面居然还有红绣花鞋,端得不盈一握的三寸。
隔了十多年的第十七卷,却是皇帝拦下了要给皇后报信的宫女,拿了丽君的绣鞋,先送了她回家,后面确是要逼迫她承认自己的女儿身,但不承认是孟丽君。否则以欺君罪灭满门。丽君急迫之下,加多日劳累,吐血。
没了下文。
叫端生怎么写下去呢?
叫孟丽君嫁回给皇甫少华?太恶心。。。这是可以办到的,太后做主什么,估计皇帝也得认;事实上续集大概就是这样的。然而这岂还是丽君?
嫁给皇帝?也是可以办到的,只要丽君肯。不过她不肯。她与皇帝有知己的情分,却没有男女之情。或者皇帝喜欢她,她也知道皇帝对她的好,十七卷最后她说了皇帝比皇甫少华强,然而她并不是要做一个皇后啊。她要做的,是一个整顿朝纲,造福万民的宰相啊。
死??也可能。以她的刚烈,加之依然吐血,过于劳心劳力,也说得过去。然而如果可以不死,她一定不会的吧。像那一次皇帝硬要与她同她而眠,她对自己说的,换一个女子,也许就从了,或者刚烈一把,自尽什么的;但是她不会,她想尽办法脱身,凛然全身而退。
诈死退隐山林??退隐山林是她自己给自己设的结局,然而这么早,她却没有料到。而她,在这样艰难的情势下,还能够全身而退么?何况退隐于她,也是多么无奈的啊,她并不是一个要出世的人;她是要入世的啊。
。。。。。。
于是在这里打住,也好。每个人,都可以想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没有喜欢的,也就承认好了,至少还可以说,目前还没有结局。
五
拖了很久的了,如同我的一切事。一笑。
最近三天租了车,到处走了一走。一种尖峭的快乐。星星点点,已经是很难得了。终于发现我累得电脑也懒得开的时候,网络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当然,也因为我的网络结点够少,我猜。呵。等我在坐在电脑前,看完了所有的照片,楼下洗衣机里床单被套,烘干机里衣服,都在各自安然运作,我觉得安静了。忽然想起这篇评论,我说要写的,我想现在是个好时候:我已经忘记了一切华丽的词藻和当初的激动,但是又还没有忘光,合该“繁华落尽见真淳”了,我该知道,我要写的,都是我所想的;像是听完了一节课,几天后复习那笔记,可能忘了枝节,乃至主干,但是那曾经烙下印记的地方,却一定不会忘。
好了,我又开始叽叽歪歪,半天不入正题。然而我这下劈劈啪啪地敲键盘的时候,我是快乐的;我的嘴,她已经渐渐失去了说话的功能,可是我的手,还是灵巧的,活泼的。
这个故事本身,我已经说过了;后来我又看了一些介绍,知道它是有前戏的,前戏里面,孟丽君的前身和皇甫少华的前身,是夫妻;但是妻子怀孕的时候,丈夫受了妾的挑拨,疑其不忠;妻子忍耐到产下孩儿,从此拒绝与丈夫同房,任凭事情已经清楚,(因为孩子长得跟丈夫一样。。。),所有的人来劝。这一点执拗,在续作里面,孟丽君倒是坚持的彻底,一笑。但是作者陈端生本意,是要给他们续上这段姻缘的,所以叫“再生缘”,然而作者的笔,到最后,还是做不到这一点了。仿佛书中人物有了自己的生命,自己鲜活起来,挣扎起来,嬉笑怒骂,已然不是作者可以做有的了。
弹词本身,我是不敢评的,一是迄今我只看了一回多,二是以前也从没看过,没有比较。不过论及词风的华丽,排比,自是不待言的。因为是要唱的吧,也许。当然像我这种看书生吞活剥的人,若只是追求故事情节,会觉得词看起来慢,情节发展的慢。但是想想戏剧,自然不能这样看。另一个问题,是我觉得词风的华丽与堆砌不可避免地带来的,重复。虽然词句优美,但是前后遣词造句感觉重复甚多——虽然,也许我能够坐下来慢慢品评,其中自有细微处的美丽差别(也许)。
吓,真是写不了评论。因为看得不细吧。喜欢自还是喜欢的,开口却开始说觉得不好的地方。想是好话自有人说尽了,所以少我一个的,不算损失。
再论感想。。。我说过我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我以为是一个传统的大团圆结局,这样的反差给我的印象是如此的强烈。书中写的孟丽君,实在是一个完人,呵,忽然想到其实她跟现今那些小说里的一些主角还真像,总之就是容貌自是无人可比,又惊才艳艳,然而她还那么胸怀天下,其实这是跟现在那些小说有所不同的;怎么说的,我看到的,现在的小说里面,女主角脱俗一点的多半都是选择“出世”,世事浑浊对吗,我自己清高就是了。要不然就是“执著天真”型的人物,不管你怎么说,我总相信世界还是有好的一面,我只要坚持去看这一面,并且我自己也做个好人,就完了。——一般来说她们会很好运地被“能干”“负责”的男主角保护好。呵。孟丽君在这一点上是很不一样的,或者你可以说,作者不仅让她女扮男装,连想法上,也“女扮男装”了;这里不要跟我争辩女孩子难道就没有有这种志向的么?有啊,我相信有,虽然我还没有碰到过,但是因为我碰到的人少啊,而且不论男女,我碰到过真正心怀天下的人,也好像几乎没有。光骂人的愤青是不算的;光想不做的,好一些,还是不能算。孟丽君是一个,真正想要做一些事情的人。尽管,也许你对她的转变会有些莫名;总的来说,她并不具备有这种胸怀的生长环境(这一点,我看的那个正在写的孟丽君传奇似乎有修改,使得更自然一些——不过又有些过头了,扯到武侠上去了。哈,先不说了),仅仅女扮男装出去走一圈,也还没有受什么苦,就能够这样,似乎太过;然而谁要一个好作品尽善尽美呢?这位女主角的个性是如此的光辉耀眼,几可遮尽一切缺点。再说了,说起挣扎,彷徨,世间凡人有的已经太多,难道都不能够有一个人,挣脱这样的樊篱,肆意光芒一回么?这样子,我们的不够热的血,才还有机会热烈一回,不是么?
然而我最喜欢孟丽君的,还是她的独立吧。她自己离家出走,她后来一直不肯回归女儿身,因为她是如此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又是如此彻底地坚持,这才是她的形象,在我的猥琐的心里,折射出的最耀眼的光辉吧。我承认我亦没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因为我连独善其身也还做不到;我的灵魂如此仓皇失措,我老是陷在一种无穷无尽的茫然里面,并且停滞不前。她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她还是她,她自己的选择,谁也不能够更改。这样的一种独立,这样的不已外界的宠辱,爱恨,笑骂所动摇的坚定,是多么难得呢。这是一个饱满而完整的人格,所以有了这么动人的力量。
是的,这个形象的过于完美,甚至让我开始的时候感觉到了腻歪;然而这种我深深喜欢的性格一点点展现出来,我就只能够喜欢她了。这是一种生命力吧,一种顽强饱满的生命,无论在怎样的土地上,都可以生长和绽放。
————————————————————————————————————————
当年在网上追得三篇再生缘的改写文,一篇比较终于越剧情节,作者越情;结局好像是孟丽君死了。另一篇aprreciation的,到现在还没有写完,我还在追——这个是皇帝丽君配。还有一篇雁无痕的,前不久终于有人帮忙贴了潇湘的vip内容,看完了——这个改动比较多,内容也丰富了不少,最后孟丽君成了一代女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