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 2012

The Age of Turbulence by Allan Greenspan


someday in 2009

The Age of Turbulence by Allan Greenspan

这本书我有实体书,不过比较厚重,一直没打开来看。记得阔太还曾经写过读后感(阔太指出是森林的小火焰写过,不是她)的,不过我没找到.

这本书基本上有两大部分组成,前一半写个人经历,从小到大到老。笔调平缓,不乏八卦。毕竟他跟好几任政府都一起工作过。后一半从他的视角(主要就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最好啊最好)讨论了一些当下的热点问题,比如全球化啊,贸易逆差啊,贫富差距变大阿,石油能源啊,什么的。

从前一半,我得到如下信息:

a. 他是犹太人。

b. 他父母在他很小离婚。他跟他妈过。他爸好似是混华尔街的。有点数学头脑,他认为他爸把这个传给他了。他爸在他几岁的时候,就是罗斯福新政的阶段,写过一本很积极很乐观的预测美国经济会恢复的书,扉页说献给他,写了一段语法逻辑很正确然而很长很绕口的话,他认为这个能力他也有了,后来去国会听证很有用。他每周去看他爸,他爸看到他老是很尴尬,他因此也很尴尬。他爸对他生活的影响,好像差不多就是这点了。

c.他小提琴拉得好,喜欢萨克斯。热爱音乐。因为肺部的可能问题高中毕业没有去当兵打朝鲜,转而混了一年多的乐队。后来去上大学,然后研究生院,学经济。但是博士没拿到就去搞公司去了。

d.他自己二十几岁结了一次婚,一年后就离了。然后就是混阿混阿一直到八十年代碰上现在的妻子,九几年才结的婚。——我看他的照片觉得很好笑,他年轻的时候看着也不错,可惜很快就显老了,一幅带着眼镜瘦长脸有点刻薄的样子。可是好多年过去,他看着还是那么老。有一张他跟他妈八十年代初的合照,我觉得他比他妈还显老!

e.以下为关于各个总统的八卦:

e.1. 他参加了尼克松的竞选班底,觉得尼克松特别特别聪明。听你讲一个完全不懂得问题十分钟,然后出门就能听着像是该问题的专家教授一样。但是在共和党convention之前,尼克松忽然有一次乱发脾气说民主党是敌人,完全失控。因此他最后决定不加入那任白宫。尼克松辞职他觉得是一件好事。

e.2. 尼克松的副总统,后来替他当了总统的福特,在格林斯潘看来,是最“正常”的一个人,是少数能够从各种心理测试幸存下来可以被打上“正常”标签的一个人。脾气很好,非常镇定临危不乱,非常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温不火,有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没有连任格林斯潘很是惋惜。当然他在这届政府里工作了。

e.3.卡特上台,换了党派,他自然就不干了。

e.4.里根上台,他又去干了。先是竞选的adviser,后来在前一位美联储主席卸任的时候,他就开始干美联储主席,一干差不多二十年。里根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并且很警惕不被太多的细节干扰,是那种"intellectually lazy"的调调的奉行着。他举例说竞选campaign的时候有一次他被要求做一个五小时飞机的时间里给里根将很多国内的事情。结果里根就是不让他开头,讲很多好玩的世界八卦。他好几次试图牵引话题都不成功,最后就放弃了。下飞机的时候他说是个很愉快的旅程,里根很得意地说我知道你们想让我看那本多少多少页的摘要。。。

他当了美联储主席没几天,1987的一天,忽然股票狂跌508点(道琼斯指数。当时道指还没上五千点好像)。这件事情他一直没想通。虽然后来他处理得很不错,也没有对市场有什么长期的或者大的影响,但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发生这件事情。

e.5.老布什上台。他跟白宫关系很恶劣。他认为老布什虽然有一个耶鲁经济学的博士,可是没有第一手的管理某个行业或者大公司的经历,对市场怎么工作很想当然。白宫频频给美联储施压要降息,但是他们觉得不是时候。N年之后老布什还说他让格林斯潘连任了,但是格林斯潘没有帮助他获得连任。

e.6.克林顿很聪明。跟尼克松一个级别的聪明人。所以格林斯潘不理解怎么会发生莱温斯基门。早期克林顿对美联储有些意见,但是很克制,尊重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后来经济好了么,高科技蓬勃发展,大家压力小,关系也不错。

e.7.小布什刚上台,格林斯潘很高兴。因为很多人都是以前福特白宫的班底。未曾想,小布什根很多总统不一样,一根筋地要实现自己的竞选promise.于是开始大规模减税。但是跟着经济增长变缓了,然后又打仗了,然后共和党把持两院和白宫,总统和议会互相不veto对方的bill,政府开支,各种各样必要不必要的,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格林斯潘对此很是不满。但是2005年小布什还是让他继续连任了。但是2006年初他就离任了(一个任期一般是四年)。为啥呢?我等啊等啊一直看到最后,他也没写。

后一半里面,老格不遗余力地说了一句话: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就是好啊就是好。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变迁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凡是成功地走了自由市场的路的,日子都好过了;凡是没走或者没走好的,日子都没过好。

比如,他说,东欧剧变,柏林墙的倒掉,罗马尼亚等国的变化,是他们发现计划经济实在不work了,采取“休克(shock)疗法“,就是一下子把市场放开。商品的价格短期内暴涨了一番,但是几周之后就开始回落,慢慢恢复正常。然后跟西欧联系增多,经济开始慢慢复苏。苏联,当年计划经济特别强,其实经济面临崩溃。他去访问作报告,讲美国银行怎么工作,结果发现(居然)很多人是懂这些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东西的——据说因为有一些相关的书,政治导向性不强,所以还保存在了一些图书馆里,所以还有人看。苏联解体前,和刚解体的时候,戈尔巴乔夫,还有一些改革派,其实对市场经济非常地心向往之。所以,在看到了东欧的一些榜样之后,苏联也打算搞休克疗法——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效果很不好。卢布贬成了废纸——你辛苦给人工作一个月,开始说好的工资等你拿到手的时候已经一钱不值。哄抢成风,黑市横行。他们把国有资产本来是分成股份分发给大众,但是少数寡头抓住时机,用很少的钱把很大的企业的股份都搞到手。社会一团混乱。

为啥呢?

老格说,东欧那些国家是有市场经济的传统的。相应的法规制度都有基础。而且他们也就被控制了那么三四十年,早年的事情还有不少人记得。苏联不行,苏联一战前后就弄成了社会主义,到他解体的时候,已经没有活着的人知道市场经济具体是怎么运作的了。没有相应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法规,没有相应的文化,在这些没有支持的土壤之上,开不出市场经济的自由之花。

然后,他说,叶利钦的十年,是一团糟。于是后来普金上台,大家又开始往回走,开始国有化,开始加强集权,加强对市场的干预。效果当然是有的,对黑市和寡头的打击,一定程度了恢复了一些社会秩序,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他又说,俄罗斯这些年经济还不错,完全是沾了全球能源价格暴涨的光。石油阿天然气阿的出口。如果日后大家找到合适的代替能源,俄罗斯往后怎么走,就很难说了。

(有道理吗?我觉得肯定有。但是我老觉得他还是把问题简化了)

又说到拉美。他说,拉丁美洲深受十九世纪末西欧的影响——那会儿主要是殖民地;那会儿是一帮“法比安学派”的天下,那个学派基本上支持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支持福利,等等。他说,拉美的问题,就是他们都是一些“populist"的政府,这些国家贫富差距过大,所以政治家选上台之前都给人民许很多诺,说要大家分钱,要把富人的钱拿出来给穷人花花,要增长经济,等等。上了台之后,比如一看,政府公共事务钱不够,那就加富人的税?通货紧缩,那就印钞票?通货膨胀,那就控制货物价格?总之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appreciate市场的复杂和精妙,不理解你每改变某一个因素,它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所以,墨西哥阿巴西啊阿根廷啊,经济都有过崩溃或者接近崩溃的经历。又说阿根廷有一个也是靠着populist调调上台的总统,但是上台以后很改革了一番经济,让市场更自由,经济就好转了。还说有些国家倒行逆施,比如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整天就要跟美国对着干,国有化石油公司啊,一不高兴就要限定石油出口啊,等等,这些都是对市场,对经济不利的做法。也提到了伊朗。

(我基本上觉得他说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不能随便乱改变某个因素,这个论点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again,我觉得他在简化问题。为什么拉美populist政府流行?为什么要国有化能源公司?在我的记忆里英美这些发达国家整天干涉他们的事务,比如有的国家,其实是坐在金山上——能源啊,矿产啊,都很丰富;可是都被英美的商人把持着,大头的利益都是他们在拿,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这种情况下一个民选政府要国有化这些能源,有什么奇怪的?然后英美商人就鼓动政府出手,在人家家里搞政变,把民选政府搞倒。他们这种事情好象干了不止一次。——refrence参见一本叫做“Overthrow: America''''''''s Century of Regime Change from Hawaii to Iraq"的书。)

老格对中国的描写寥寥数语,乏善可陈。他说他九十年代跟李 鹏聊过,惊讶对方对市场经济了解得挺多的;但是对方还是跟他争论这个经济模式的问题。他说中国虽然叫个什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大家都知道他们就是在搞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他说中国这些年由农村开始的自由市场给他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当然了,挑战依然是存在的:比如说,他们私有财产没有得到保护,土地想被征就随便征;金融系统不透明,很多该有的制度和立法还不完善,等等。

(我其实很惊讶,他老是对这些国家的人了解一点市场经济表示“惊讶”。我以为一个经常全球走的人,应该眼界更开阔一些,应该know better。当然也许因为他主要处理的是美国内部事务。我个人感觉他的笔调是对世界事务并不那么热心;或者他不想显得热心。either way,让我有点失望。)

印度自然也不能不提。又一次地,印度被英国殖民的时候,英国还是“法比安派”当家。所以呢,印度独立以后,虽然是民选政府,但是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特别厉害。所以数年来,它们经济不好。到了九十年代乃至更晚,他们开始慢慢放松对市场的干预,加上在科技市场上的竞争力,经济慢慢好起来了——但是他强调说,印度的这个经济规模现在跟中国还不能比,大概放宽市场的力度还不够?但是呢,他们是个民选政府,所以未来还是有希望地。

还提到了一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工作,说得好象是哪个国家经济有难,这些人就跑去帮忙一样。比如提到98亚洲金融风暴中的韩国泰国。好像是世行借了好大一笔钱。

(也许我是左派的书看多了,我对这两组织一直不是很感冒——觉得他们就是那种借给你一笔钱,可以是很低的利息或者无息,但是政治上经济上就会提诸多要求——比如你搞建设?那么你什么什么材料要从哪个哪个公司买之类,你要开放你的什么什么市场之类。不一定所有的要求都不合理;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在我看来并不是像他们有的时候宣称的一样,是在做好事,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利益出发,罔顾借钱的社会具体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把当地经济结构弄得一团糟。颇有新时期殖民的味道)

当然,老格也笔调轻缓地提了提全球化对美国人的工作的影响。但是他主要还是觉得全球化是一个好事,让全球通货膨胀率数年都保持得很低;大的经济危机也很就不怎么出现,出现了也没有闹到不可收拾,一般都能够被市场消化掉;美国人工作可以往高端走——当然,然后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教育,表明了虽然美国拥有世界闻名的高等教育,但是中小学教育前景堪忧。这些美国小孩十岁以前跟世界小孩比还很正常,也没有落后;然而这之后到高中,他们就越来越差。数学科学尤甚。为什么呢?好像也没解释清楚。

对于美国贫富差距拉大,老格说,这是因为我们缺高端专业人才啊!为什么缺呢?因为教育不好。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提高美国人民专业人才的数量;二当然就是引进技术移民。三当然还可

以双管齐下。他说,最终如果这种高端人才够多,他们的工资会下降的,贫富差距就缩小了。

(有没有这么简单?我理解的贫富差距过大通常是由于大资本家通过全球化把成本降低了,又利用全球化压低本国工人工资,从而利益暴涨;或者就是我一直没有理解的金融家操作这个操作那个,不制造任何实际商品但是有暴利的行为——当然我并不是要反对金融系统的存在)

还有啥呢?我的记忆暂时就只记得这些了总之并不是一次特别有收获的阅读。我觉得格林斯潘阵营是如此的清楚,让我有失望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本书没有我所期望的全球观,也不特别的有内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