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2012
终于把手头还有的Gladwell的最后一本书也看了。——岔一下说这个人写的书真的太best-seller了,语言舒服幽默,善于story-telling,又特别体贴,相当前后照应,随时给你记忆提示那样——所以看起来很是平滑。
这本书的主题,大概可以叫做,“眨眼之间的决定”,描写的是那种一瞬间人的直觉给出的决定。比如书中一开始提出的Getty Center (某山包上的博物馆,以建筑和收藏闻名,不巧就在洛杉矶,我去看过)买的一个收藏品,这个收藏品应该历史很老的,他们雇了科学家们对材料做各种分析,得出结论是还蛮靠谱的。结果某个专家一眼看到这个,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词是,“fresh”,这对古物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词啦,事后的证据也基本证明这个是仿造品。
这本书大概就是写了很多例子,一方面表达这种瞬间直觉决定很多时候是很靠谱的,胜过人以为更靠谱的仔细分析。另一面也描写了这种直觉可能带来的各种错误,还有这种直觉的局限——比如受到很多先验乃至成见的影响。比如以前认为女性一般不能演奏某些需要很强power的古典乐器,因为没有那个力度。但是后来引入盲试后(评委看不到演奏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演奏家——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是,那个突出的女演奏家评委们其实认得,以前大家就合作,但是以前因为知道她是个女的,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她的真实水平的评判。
这本书如果结合我以前看的那本“How we decide”来看,是蛮好的。那本书更详细地介绍了两个决定系统:一个是大脑前额叶相关的,理性的,分析的系统;一个是情绪相关的直觉系统。那本书还特地写了哪些例子更适合用哪种系统做判断等等。
嗯,细节不多写了,最后写点跟书中例子的八卦。
这两本书(这本和那本"how we decide")都提到了“依阿华赌博实验”(Iowa Gambling Task),这个实验在研究decision making上面是很有名的。就是给一个被试比如四种卡片,两张红的两张蓝的,然后让他们随机选这些卡片,每张卡片都有一定概率会赢钱或者输钱。最终的目标当然就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能更多地赢钱。其实这两种卡是有区别的,比如红色的是会有个比较小的概率让你赢比较多的钱,但是也可能会让你输一大笔钱,然后总体来说,它的期望是负的——就是做足够长时间你是会输钱的。蓝的相反,是会有比较大的概率让你赢比较少的钱,最后的期望是正的(实验细节我有点儿记不清楚了,而且这个实验后来又发展出了一些变种,但是基本思想是这样)。一般正常人大概玩到四十张左右,就会开始主动地选蓝卡多一些,虽然如果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就是说红卡让他不舒服。他觉得蓝卡好。然后大概到八十张左右,一般人就已经能够弄明白是咋回事了,会选蓝卡而且能够清楚地告诉你是为什么。但是有趣的是,研究者们同时也测量了被试的一些生理指标,结果发现,大概玩到十来张卡的时候,每次选红卡,被试都有一些不良反应——诸如手指分泌更多汗液(?我怀疑是跟测谎那些测试类似的?)。虽然那个时候行为上和意识中都还没有弄明白,但是潜意识已经开始产生不良反应了。
这个是最初的实验了,这个实验让一个叫做Damasio的人(以及他老婆)变得很有名。他们还有一个合作者叫Bechara,当年都是依阿华大学的教授。后来,大概06年附近,这三个人都被挖角挖到USC来了。曾经我也考虑过要不要转投他们门下滴。
Anyway,我给他们当过一次被试。这次经历也很有意思,值得写一下。
当被试之前我大概看过一篇paper,知道大概是这么个设定。我还跑去问写程序的那个人,是不是这样。那个人表示也可能会用某个变种实验——但是当然不想跟我明说。这种心理学实验比较tricky,如果事先知道了结果或者设计思路,其实可能会很影响实验效果的。
于是我带着这些理解,躺进了fMRI(脑功能成像)机器里,开始做这个实验。因为我大概知道原理,所以一门心思地拼命想找出那个统计规律。我就好像一个只用了理性思维的人,兢兢业业地做着取样,跟踪每张卡片的输赢数量,希望找到一个最佳选择。
结果呢?结果就是我的数据一蹋糊涂。而且到实验结束(几十张卡片吧),我都没有弄明白哪张卡最好。——我觉得取样的还不够啊!至于什么直觉的反应之类的,摊手,可能被我自己的理性压制了,什么都没感觉到。。。
Damasio是个很有学者风度的矮个子老头儿。他老婆很高大严肃。据在Damasio实验室的某个师妹透露,他每日里全世界飞,其实是基本顾不上学生滴。于是我勉强平衡下。
终于把手头还有的Gladwell的最后一本书也看了。——岔一下说这个人写的书真的太best-seller了,语言舒服幽默,善于story-telling,又特别体贴,相当前后照应,随时给你记忆提示那样——所以看起来很是平滑。
这本书的主题,大概可以叫做,“眨眼之间的决定”,描写的是那种一瞬间人的直觉给出的决定。比如书中一开始提出的Getty Center (某山包上的博物馆,以建筑和收藏闻名,不巧就在洛杉矶,我去看过)买的一个收藏品,这个收藏品应该历史很老的,他们雇了科学家们对材料做各种分析,得出结论是还蛮靠谱的。结果某个专家一眼看到这个,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词是,“fresh”,这对古物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词啦,事后的证据也基本证明这个是仿造品。
这本书大概就是写了很多例子,一方面表达这种瞬间直觉决定很多时候是很靠谱的,胜过人以为更靠谱的仔细分析。另一面也描写了这种直觉可能带来的各种错误,还有这种直觉的局限——比如受到很多先验乃至成见的影响。比如以前认为女性一般不能演奏某些需要很强power的古典乐器,因为没有那个力度。但是后来引入盲试后(评委看不到演奏者),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演奏家——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是,那个突出的女演奏家评委们其实认得,以前大家就合作,但是以前因为知道她是个女的,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她的真实水平的评判。
这本书如果结合我以前看的那本“How we decide”来看,是蛮好的。那本书更详细地介绍了两个决定系统:一个是大脑前额叶相关的,理性的,分析的系统;一个是情绪相关的直觉系统。那本书还特地写了哪些例子更适合用哪种系统做判断等等。
嗯,细节不多写了,最后写点跟书中例子的八卦。
这两本书(这本和那本"how we decide")都提到了“依阿华赌博实验”(Iowa Gambling Task),这个实验在研究decision making上面是很有名的。就是给一个被试比如四种卡片,两张红的两张蓝的,然后让他们随机选这些卡片,每张卡片都有一定概率会赢钱或者输钱。最终的目标当然就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能更多地赢钱。其实这两种卡是有区别的,比如红色的是会有个比较小的概率让你赢比较多的钱,但是也可能会让你输一大笔钱,然后总体来说,它的期望是负的——就是做足够长时间你是会输钱的。蓝的相反,是会有比较大的概率让你赢比较少的钱,最后的期望是正的(实验细节我有点儿记不清楚了,而且这个实验后来又发展出了一些变种,但是基本思想是这样)。一般正常人大概玩到四十张左右,就会开始主动地选蓝卡多一些,虽然如果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是就是说红卡让他不舒服。他觉得蓝卡好。然后大概到八十张左右,一般人就已经能够弄明白是咋回事了,会选蓝卡而且能够清楚地告诉你是为什么。但是有趣的是,研究者们同时也测量了被试的一些生理指标,结果发现,大概玩到十来张卡的时候,每次选红卡,被试都有一些不良反应——诸如手指分泌更多汗液(?我怀疑是跟测谎那些测试类似的?)。虽然那个时候行为上和意识中都还没有弄明白,但是潜意识已经开始产生不良反应了。
这个是最初的实验了,这个实验让一个叫做Damasio的人(以及他老婆)变得很有名。他们还有一个合作者叫Bechara,当年都是依阿华大学的教授。后来,大概06年附近,这三个人都被挖角挖到USC来了。曾经我也考虑过要不要转投他们门下滴。
Anyway,我给他们当过一次被试。这次经历也很有意思,值得写一下。
当被试之前我大概看过一篇paper,知道大概是这么个设定。我还跑去问写程序的那个人,是不是这样。那个人表示也可能会用某个变种实验——但是当然不想跟我明说。这种心理学实验比较tricky,如果事先知道了结果或者设计思路,其实可能会很影响实验效果的。
于是我带着这些理解,躺进了fMRI(脑功能成像)机器里,开始做这个实验。因为我大概知道原理,所以一门心思地拼命想找出那个统计规律。我就好像一个只用了理性思维的人,兢兢业业地做着取样,跟踪每张卡片的输赢数量,希望找到一个最佳选择。
结果呢?结果就是我的数据一蹋糊涂。而且到实验结束(几十张卡片吧),我都没有弄明白哪张卡最好。——我觉得取样的还不够啊!至于什么直觉的反应之类的,摊手,可能被我自己的理性压制了,什么都没感觉到。。。
Damasio是个很有学者风度的矮个子老头儿。他老婆很高大严肃。据在Damasio实验室的某个师妹透露,他每日里全世界飞,其实是基本顾不上学生滴。于是我勉强平衡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